潘云鶴陳十一王建宇三位院士把脈
新型工業化,寧波如何出招
聚焦新型工業化,寧波正積極尋找產業轉型的突破口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。近年來,寧波堅持以工業立市、工業強市,找定位、選賽道,工業經濟一路“爬坡過坎”。有數據顯示,去年寧波完成工業增加值6681.7億元,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名全國第七。
但與其他城市相比,寧波產業發展仍存在結構不優、傳統產業占比過高的問題。進一步聚焦新型工業化,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,是寧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,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,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介紹,他對寧波公布的一組數據非常關注——寧波擁有83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,數量連續6年排名全國第一;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352家,數量排名全國領先,但去年寧波工業增加值總量全國排名第七,與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及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數量的全國排名并不匹配。
這組數據反差的背后,說明寧波“軀干類”的企業較多,龍頭企業較少;傳統產業較多,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少。
潘云鶴院士認為,寧波需要引導更多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及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不斷發展壯大。比如,寧波要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;要立足長三角,放眼全世界,與上海、杭州、蘇州等長三角城市的產業鏈進行整合,打造全球領先的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創新鏈。
與此同時,潘云鶴院士認為,寧波企業要更為透徹地研究市場,不單以產值、營收“論英雄”,更要聚焦新技術、新風口,通過持續不斷地創新來做大做強,助力寧波加快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寧波東方理工大學(暫名)校長陳十一表示,目前,寧波正聚焦新型工業化,對未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,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,這讓他對未來寧波制造業的發展充滿期待。
在他看來,高校院所的引育對寧波來說至關重要。一方面,高校院所的引育,不僅能讓寧波擁有更多的前沿技術,也能吸引更多專業人才落地。另一方面,高校院所與寧波制造業的緊密聯動,也能讓更多的前沿技術幫助寧波產品完成迭代升級,讓寧波制造加快向智能化、高端化轉型。
陳十一院士認為,寧波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及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梯隊培育完善,但缺少龍頭企業是寧波聚焦新型工業化發展的短板之一。寧波要引導企業不斷做優做強,充分發揮高校院所領軍作用和重大科創平臺牽引作用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原院長王建宇心系家鄉發展,頻頻為家鄉寧波的產業基礎“點贊”。
在他看來,民營經濟是寧波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一張“王牌”。寧波應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的優勢,加大對民營企業扶持力度。與此同時,要聚焦新型工業化,突出重點,圍繞某個產業不斷發力。比如,依托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等科研機構,持續擦亮“新材料產業看寧波,做新材料來寧波”的“金名片”,打造國際領先的新材料產業之城。通過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,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。
“在高校院所的引育上,寧波要舍得投入,無論是甬江實驗室,還是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,要下狠心、下決心、全力支持高校院所的發展!蓖踅ㄓ钫f,蘇州已將姑蘇實驗室打造成國家實驗室,寧波有能力,也有希望將甬江實驗室打造成頂尖的科研平臺,為寧波產業轉型助力。